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恰逢建党一百周年,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。在担任漳浦县旧镇镇后垅村第一书记的100天里,沈晓杰同志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,调整工作方式方法,从闽南师范大学一名普通党员转变为基层农村第一书记,迅速融入农村工作。
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,他从零开始,从村情实际出发,从群众所需、所盼、所想出发。在驻村工作的100天里,他用心坚持“三驻”,助力乡村振兴。一是真实驻村。为了尽快熟悉全村的情况,他真正住到村里,走村窜户,踏遍了后垅6个自然村,摸清摸透村情村况,当得知村里有个上级督办的房屋拆迁问题一直未落实,一处是与古村落不协调的房子需要拆迁,另一处是几十间的危房亟待拆除,了解到问题背后是后垅村面临着金融短板难题,他立刻查阅梳理惠农政策,主动对接具有乡村振兴金融支持项目资质的银行,经多次沟通协调,得到了漳浦农商银行给予的100万元“福村贷”授信额度,解决了后垅村的历史遗留问题。二是实干驻村。近期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暴发,他组织村两委干部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,包组联户、责任到人,挨家挨户协助核酸检测预登记,并由村民小组长对11名疫情地区返乡人员进行严格管控。同时,他组织村民踊跃捐款捐物近4万元,并经多方争取协调,获得了爱心企业人士捐赠的10万个口罩,有效解决了防疫物资紧张的问题。在加强村支部建设工作中,沈晓杰吸收了闽南师范大学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,驻村后立即完善了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,规范执行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积极推行村务公开,开通微信公众号“后垅的那些事”和村民微信群,及时宣传上级精神、政策和村委制度,目前公众号浏览量已达上万次,后垅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有效提升。三是用心驻村。沈晓杰到村之后和村两委一起走访慰问了9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,对当地古民居进行了重新布置,增设了书屋等党群服务设施……很多村民都自发来找他交流谈心,咨询问题:“我家小孩在闽南师大读书,他表现怎么样”“今年我们有学生报考大学,能不能请你帮忙指导”“我现在读完大专,能不能报考闽南师大本科”……因为驻村书记来自闽南师范大学,高校教师这一身份让他与村民拉近了距离。林昌茂是沈晓杰驻村后第一次召开支部大会接收的预备党员,毕业于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林昌茂说:“没想到毕业后是自己母校的老师来发展我入党,这个非常有意义”。沈晓杰感慨地说:“闽南师范大学深耕闽南大地,影响力大,有这个金字招牌和学校的大力支持,我工作开展顺利了,遇事有信心了,做事有成效了”。

争取到漳浦农商银行100万元“福村贷”支持

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

走访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